
《寫作,是最好的自我投資》
自從網路事業在中國開始蓬勃發展後,其中一個最明顯崛起的行業就是知識經濟,這個旗幟名聲打得又大又響,吸引了一窩蜂的人加入,隨之誕生許多新經濟時代的網紅,像是《高手思維》的作者萬維綱、得到APP創辦人羅振宇,《精準學習》作者成甲等人。他們不但出書、互相引用,還以「分享知識」為傲。
對於這種潮流的到來,利弊暫且不提,我將自己的位置放在學習者,談談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。
這本書在說什麼
《寫作,是最好的自我投資》是一本談文案撰寫的書,作者陳立飛是一名著名的專欄作家,有著自己專屬的公眾號,代表文章有《你與頭等艙的差距,差的不只是錢》以及另一本書《優秀的人, 都敢對自己下狠手》,是一位走知識變現道路的商業人士。
這本書的編排有三個階段,每一個階段的帶給我的感想都不同,分述如下:
- 第一階段:寫作的目的與好處,以及自我介紹
- 第二階段:網路文章的本質與特色
- 第三階段:如何寫出好文章
接下來簡單分享這三個階段的概要與心得。
會說的人很多,能寫的人太少
其實我們都很明白這個世界的變化非常快速,快到已經不知道下個浪頭在哪裡,很多規律變得無法預測,商業模型需要改寫,沒有人明白為什麼美食外送平台可以紅成這樣,也搞不懂說書能賺錢是怎麼一回事,唯一知道的就是要保持競爭力。
廢話。
大家都知道,問題是要怎麼做。
作者推薦的就是寫作,用專業口吻來說,就是建立個人品牌。
為什麼要透過寫作建立個人品牌?原因有幾個:
- 寫作是一種整理思緒的手段,寫作讓你學會深刻思考
- 寫作加上網路,是目前擴大影響力的最快方法(以前是傳統媒體和演講)
- 自媒體(個人品牌)是現在的產業風口,僅此而已
接著作者開始說明其實每個人都有成為作家的特質,這一點和《自由書寫術》有異曲同工之妙,也應證了其實很多事物的道理是相通的,那就是輕鬆寫、自由寫、有紀律地寫。本書還舉了村上春樹和其他作家的例子,告訴我們其實不用對寫作過度害怕,多數時候我們只需要寫出生活的觀察即可,讓那些主題連接到大眾的情感就成功了一半。
我們害怕寫作,可能是因為害怕寫出垃圾、覺得自己不夠好或是內心總有一個審判官在檢視我們的想法(想想《自由書寫術》裡面提到的大怪獸),對於這樣的擔憂,本書也給出了一些建議。
這一段看到最後真的是深有同感,因為作者真的有抓住寫作時的痛點與擔憂,並且精確地道出現代媒體轉變的浪潮。

image credit: Pixaboy via Pexels
網路文章的本質是注意力爭奪
第二部分開始,作者對於網路文章(他稱呼為”注意力寫作”)給了以下的思考跟操作方法,他的連結大概是這樣的:
- 新時代因為網路有了巨大的變化
- 我們可以發現寫作成為一種最為潮流的品牌經營法
- 以前的人也寫作,為什麼紅的很少?
- 因為網路的推波助瀾,讓寫作的人得到關注
- 而關注的原因是新的寫作方式配上網路,讓一般人也能拿到話語權
- 所以要能快速提升,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能夠搶奪他人的注意力
“注意力寫作:一種追求大範圍傳播的公開表達。”
而注意力寫作有什麼特色?我歸納書中論點,認為有三個主要特色。
第一,考慮這種文章的本質,即是要快、要在標題下功夫、不能冗長、要有轉折。
第二,考慮用戶的體驗,就是碎片化的閱讀情境,這個情境導致了第一點的文章特色。
第三,撰文者自己要有料,否則即使紅了也是曇花一現。
也就是從這裡開始,本書重心慢慢地轉為「文章的行銷」。
人人都能寫出爆紅文章
最後一個階段當然是實戰操作,作者自己也明白,那些不管有買書或是沒買書正在觀望的,其實都是對於「寫出引人入勝的文章」充滿興趣的人,所以書的後段聚焦在寫作的實例與要點,包含:
- 好的標題
- 設計中心思想
- 讓文章充滿節奏感
- 如何給讀者刺激感與顛覆認知
- 在說故事的同時也能講道理
- 選擇在對的時間發布對的文章
其實還有很多,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。
最後作者還提到,不要害怕自己的觀點被挑戰而選擇中庸的觀點,選擇中庸其實就是平庸,你無法討所有人歡喜,只能在一次次的積累中獲取實力和追隨者,更重要的是,我們要和時間賽跑,不要被這股浪潮所淹沒。
“贏得時間,才有可能贏下世界。”
書寫作為一種工具
看完之後我是有點震撼的,但更多的是難過。
這本書和《自由書寫術》內容是接近的,但是有本質上的區別。
同樣是行銷文章撰寫,《自由書寫術》提的是28個小技巧,讓我們增加生產力、能用擴大想像力、同時更能了解自己的思緒,增進對世界的理解。
但是《寫作》一書表面談的是寫作,實際要表達的是生存焦慮。
沒錯,就是生存焦慮。
“年齡是我們身後的猛虎,所有人都被年齡追著落荒而逃。贏得了時間,我們才有可能贏下世界。”
或許這就是某些人所嚮往的狼性:你要贏、你要快,不然你就輸了。一旦你輸了,你就很難再追回來了。
所以寫作只是一種工具,一種為了生存、趕上時代風口的工具。
因此在書裡,與其談觀察生活中的細節、感受生命裡來去的人事物,它更多時候談的是如何下標題、如何增加流量(SEO?)、如何讓自己更快的往上爬,而自己的同行又透過這個方式賺了多少錢…。
這樣做其實很可惜,對我來說,寫作是一種與內在自我的對話,而不是一種生財工具,或許它真的能帶來收入與名聲,但那應該是追求卓越後隨之而來的附加喜悅,而非本質。
除此之外,面對現在碎片化、淺碟化的媒體環境,其實一般讀者不太有心力去閱讀長篇文章,本書對這種現象也有自成一格的解釋:
對於傳統文章的理解,作者是這樣說的:
從前馬車很慢,書信很遠,一生只夠愛一個人。
而注意力寫作呢?
生活太快、時間太少,不要繞圈子,給我來個痛快。
第三章的末段的註解充分地說明作者擁抱的價值:順應潮流。
下筆的同時,要不斷訓練自己從傳播的角度去考慮,理解寫作這件事,理解網路傳播的本質,如此才能在這幾年社群網路的浪潮中拿到通往新世界的鑰匙。

image credit: Pixaboy via Pexels
誰適合讀這本書
- 想要建立個人品牌的人。你可以從中學習到一個自媒體對於自己該有怎樣的要求。
- 想知道中國知識經濟運作模式的人。你會學到一篇文章就像一個商品需要行銷。
- 對於寫出爆紅文案很有興趣的人,裡頭的建議從人性出發,十分受用。
- 想要打破功利主義,堅信文以載道的人。能夠從中體會寫作的機遇和挑戰,以及思考反駁的論點。
總結
作為一個學習者,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確實很不一樣,也能看到寫作對於一些人來說不僅是抒發的手段,更是一種快速提升影響力的方式。
這種注意力寫作迎合了如今大眾對於碎片化知識的需求,或許這也是這個世代的特色吧!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