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周工作四小時》

《一周工作四小時》

 

一周只工作四小時,有可能嗎?

你一定會覺得瘋了吧,但是,就是有人實現了,並且還出了書。

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?

 

這本書在說什麼

本書是一位成功創業者的經驗之談(?),之所以放了問號是因為他的定位是模糊的,看看書上的經歷簡介:

  • 三十多位世界紀錄保持人及奧運選手的顧問
  • 全美武術散打冠軍
  • 香港連續劇演員
  • 愛爾蘭板球選手

 

…其實還有很多,但我就不再贅述,相信很多人一定霧裡看花,完全不明白這樣的人到底經歷過什麼樣的人生。

 

作者提摩西‧費里斯(Timothy Ferriss)就是藉由這樣的疑問來引發讀者的好奇心,接著進一步闡述他是如何做到的,同時還為了像他這樣的人定義了新名詞:「新富族」。

“所謂的新富族,指的是拋棄延後享受的人生計劃,在當下創造奢華的生活風格,並使用新富族的貨幣:時間與機動性。”

 

重新定義你的人生

在正式介紹這本書前,我覺得有必要先說結論:

 

 

這本書在台灣不適用,這也不是一本教你發大財的書。

 

 

好了,如果還沒有左轉的人,可以接著看下去:

 

裡頭列的方法雖然在台灣(或對你)不適用,但是掌握其中一些觀念是很有幫助的。

 

這本書與其在談減少工作(並非不工作),更多的是談論全新的生活哲學,而這顛覆了我們以前的觀念。

 

在一開頭,作者就用美國散打全國冠軍的故事做為例子,他根本不是科班出身,又沒有打過架,僅僅靠著詳讀規則與找漏洞獲得勝利:

 

首先是運用脫水法,他在比賽量體重前18個小時內脫水13公斤,之後再大量補充水分,這樣他就能挑戰低他三個量級的人;再來就是理解規則,如果參賽者在一回合內跌落賽台三次就算輸,所以他上場唯一做的事就是把對方推下台去。

 

這樣的比賽好看嗎?很無聊。
裁判很開心?一點也不。

 

但是,他卻拿到了該量級的全國冠軍,並且在那之後成為全部散打比賽的標準策略。這個故事帶給我的最大體會就是,最努力的人不一定會勝利,理解遊戲規則甚至改變規則的人才是贏家。

 

作者試圖說明,當不可動搖的原則被推翻,基本預設被測試時,一切都會隨之改變。就好像2015年以前,沒有人相信NBA會進入大三分球時代;40年前的跳高比賽,人人都還在使用剪刀腳式跨桿法;工作也是一樣,朝九晚五不是唯一的選擇。

 

image credit: Skitterphoto via Pexels

image credit: Skitterphoto via Pexels

 

完成一周工作四小時

2002年,提摩西‧費里斯自行成為了創業者,每個月收入四萬美金,但是他卻沒有因此而變快樂,每週工作七天,每天超過十二個小時,他發現自己成為了新的高等奴隸。兩年之後,他拋棄了眼前的一切,正式開始「新富族」的生活,他的步驟是這樣的:

 

1. 先拋出大量的問題詢問自己,定義自己想要的人生

賺錢是為了什麼?

如果我現在就有錢了,我想做的是什麼?

如果我明天就要死了,我會因為什麼事沒有做而後悔?

這些題目很簡單,可是很多人回答不出來。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抱怨沒有錢,卻沒有想過有錢是為了什麼,標準的本末倒置。

 

2. 克服恐懼,進行心理建設

 

  • 捫心自問,就算一年什麼都不做,失敗了,會損失多少?
  • 理性計算夢想的代價

這其實就是「機會成本」的概念,選擇是一門藝術,沒有絕對的對錯,然而時間的流逝不可逆的,時間,是「新富族」最大的貨幣。

 

3. 成為有效率的人

說白了就是老生常談的80/20法則,作者在這之中提到,多數人是依據習慣行事,每天重複看著同樣的東西、強迫症似地檢查電子信箱…人的腦就像裝滿水的桶子,不排空死水就不會有活水注入。只是他用的方式更加極端:

  • 不花時間記帳
  • 不去親自管理客戶
  • 不開無聊的會
  • 不設定惱人的工作提醒與追蹤

 

“只做重要的事”是最高指導原則。

 

這種「低等勤勞陷阱」要如何避過?這就是本書最精華的地方。

 

迎向新富人生

在本書的第三章,詳細地介紹了財富自由的方法,但是簡明上來說只有以下步驟:

 

  1. 讓自己成為有效率的人(前述已提到)
  2. 找到可以賺錢的系統(尋找利基市場),而網路可以做到
  3. 讓這個系統成為自動化的收入,而外包可以做到
  4. 把你已知的、不想做的,全都最大限度的外包出去
  5. 結束

 

結束?

 

對,結束,就這麼簡單。

 

image credit: Pixabay via Pexels

image credit: Pixabay via Pexels

 

這本書在台灣的適用與不適用

 

為何我說裡頭的狀況不適用於台灣?很簡單,因為在書中提及的外包服務我們做不到,心中也可能跨不過那道檻。

 

外包的本質,其實就是把無生產力或是低效的勞動丟給別人去做,就像知名的外包網站Fiverr一樣,LOGO設計請人做、文字翻譯請人做、部落格文章請人寫,甚至聘請虛擬助理打點一切雜事。

 

看懂了嗎?將成本外部化。

 

而台灣(或台灣人),就是被外部化的對象,而不是受益者,看看我們的代工產業就知道了。

 

反過來說,理解遊戲規則,使用書中所說的方法,就可以讓我們贏過80%的人。這些方法包含專注於最重要的事(80/20法則)、釐清自身目標(以終為始)、將任務簡化(以簡馭繁)…等等,說穿了並不值錢,問題在於執行與紀律。

 

「一周工作四小時」是作者最終達到的階段,也是他非常自豪的賣點之一,許多人將其與「輕鬆工作」做了錯誤連結,而不是聯想到「高效工作」,誤解了這種形式背後所付出的精神與努力,只會在死板的規則中打轉,是無法得到效果的。

 

如果我們能夠明白心之所向,那麼即使一天工作八小時又如何?或許處在低收入陷阱的我們沒有資格反駁作者的論點,但是理解對方的觀點,將有道理的部分納為己用,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是一種我流哲學。

 

 

 

若對《一周工作四小時》這本書有興趣,可透過此博客來連結購買,你不會有任何損失。購買之回饋金,將全額捐款給家扶助學金,詳細內容請見本站公益計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