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類大歷史》從另一種角度看待人類這種生物

《人類大歷史》

 
你是否曾經在夜深人靜時想過人類、文明與社會的發展與關聯,卻又常常百思不得其解?

  • 國家是怎麼跑出來的?
  • 為什麼錢可以是錢?是誰賦予那張薄紙無限的力量?
  • 為什麼人類會變成今日的樣貌?

 
這些看似宏大卻又貼近自身的問題,在《人類大歷史》中有著很完善的說明。
 

這本書在說什麼

本書的作者哈拉瑞是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,他的著作近年在社會與歷史領域引起一陣不小的風潮,可以說是”新科網紅”,這本書就是《人類三部曲》系列的第一部。
 
哈拉瑞用他詼諧幽默的筆法,清楚地描述在人類發展歷程中,我們是如何受到金錢、帝國主義與科學革命的影響,進而使文明變成今日的樣貌。
 
就我個人的解讀而言,這本書的章節編排是有邏輯連貫性的,而這些章節是由以下主軸所貫穿:

  • 我們是誰?從哪裡來,要往哪裡去?
  • 我們如何變成今天的樣子?中間的關鍵是什麼?

 

一切都從智人開始…

許多書在論及人類發展時,常會強調人類的存在是如此獨一無二,隱含「人類為萬物之靈」的概念,但是作者運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待智人的演化:當人類開始合作,其他大型生物就開始倒楣,人類的出現造成史前生物大規模滅絕,即使當時他們並不知道,這使我們譴責現代工業造成生態滅絕這件事顯得矛盾,原來數十萬年前我們就已經開始改變地球生態了。
 
而後的農業革命與國家發展更是一絕,當其他書籍不斷述說這些革命帶來的好處時,作者卻反其道而行,直呼這是人類史上最大的陷阱。因為從比較利益的角度來看,分工合作造成更好更多的產出,但是從個體的角度來看,人類反而是退化的。
 

“….智人原本憑藉狩獵和採集,過著頗為舒適的生活,直到大約一萬年前,才開始投入愈來愈多的精力來培育小麥。而在接下來的幾千年間,全球許多地方的人類都開始種起小麥,從早到晚只忙這件事,就已經焦頭爛額。”

 
我們再也無法自給自足,變成只能依賴某一種技能的生物,時代雖然不斷往前發展,但是個體的能力卻不斷下降,在山林生存、尋找食物、躲避毒蟲已是遙不可及的傳說。
 
這到底是好或不好呢?沒有人知道,但是,歷史沒有如果。
 

《人類大歷史》從另一種角度看待人類這種生物

image credit: Tom Fisk via Pexels

 

宗教與金錢的誕生

而當群體生活與分工開始後,宗教與金錢的概念似乎就成為必然,因為大家掌握的技能不同,產出的內容物也不一樣,如何等量計算交換是一大難題,一但有了金錢,可以很好地解決這格問題;同樣來說,要能夠聚集一群人,使每個人有同樣的想像與信念,除了國家外就屬宗教最為重要,可以說一切都是水到渠成,雖然看似理所當然,但是要能清楚說明是不容易的。
 
在這裡,有個關鍵的概念是「想像」,在作者的論述中,所有的非物質概念都是一種集體的想像。國家只是一種概念,宗教也是一種概念,天賦人權也是一種概念,甚至連錢都只是一種虛幻的想像,重點在於我們信不信任這種概念,從歷史的角度來看,大概很難承認平等與自由確實存在且必要,但是一旦大家接受了這個集體概念,這種想像就成了真實(或說是西方價值),並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人的腦海中,儘管事實有時並非如此。

“….歷史的鐵律告訴我們,每一種由想像建構出來的秩序,都絕對不會承認自己出於想像和虛構,而會大談自己是自然、必然的結果。舉例來說,許多贊成奴隸制度的人就認為,這是自然現象、並不是人類所發明出來的一種制度。”

 
今天大家都使用美元交易,就說明美元是被認可的,在大家的集體想像中,美元的地位可以被保證,因為大家相信美國政府有信用;如果某天美國開始不再保障私有財產制,或是任意破壞貨幣的供給,那麼美元就會失去大家的信任,而全球的通貨單位則會改變。
 

走到今天,然後呢?

在這些論述中,作者試圖說服讀者去抽離自己的角色,不以萬物之靈自居,而是以「人類這種生物」的概念來看來人類的行為、發展以及各種特色,這對某些人可能是不能接受的,因為誰會願意承認自己就是受到多巴胺、前額葉的驅使來做出那些行為?這種觀點正在衝擊我們對法律、倫理方面的防線,兩者的衝突在如今也逐漸變得火熱。想想高功能自閉症是如何獲得平反正名,而下一刻知覺失調症卻又成為豁免殺人罪的擋箭牌,人的兩個不同面向在今日相互交鋒,仍沒有一個共識。
 
當科學革命和資本主義逐漸成為今日的主宰,更多的問題逐漸一一浮現,未來到底會如何演進?
 
沒有人有答案,因為我們都身處歷史的洪流之中,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見證著歷史。但是,有一小群人正試圖打破這個平衡,試圖創造一個不一樣的未來,資本主義的力量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的危機,也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要思考的問題。
 

《人類大歷史》從另一種角度看待人類這種生物

image credit: Pixabay via Pexels

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

我個人很喜歡其中的一段是描述歷史進程的關鍵:多數的分析其實是事後諸葛,大家能夠很簡單說明文藝復興的影響跟發展脈絡,也能夠闡述如何發生,但是卻很難說明「為何發生」。
 
不管是已發生的事件或失敗的事件,永遠都有合理的解釋,但是其中因果關聯要釐清是很困難的,萬一當年一位來自麥加的商人宣稱自己是真神的使者,最後卻沒能成為主流宗教,想必大家也不會太意外,唯一能使我們體會到的,就是歷史其實充滿偶然。
 
看完這本書,似乎就把人類發展歷史快速走過一遍,但是卻不會使人感到無聊枯燥,而這也是本書作者最為自豪的一點:保證不無聊
 
《人類大歷史》雖然已經出版多年,但是作者透過不同角度來解釋已知的概念,這種舊瓶裝新酒的詮釋,即使今日讀來依然令人耳目一新,如果覺得有興趣的朋友,也可以繼續參考他的後兩本《人類大命運》和《21世紀的21堂課》喔!
 
 
 

若對《人類大歷史》這本書有興趣,可透過此博客來連結購買,你不會有任何損失。購買之回饋金,將全額捐款給家扶助學金,詳細內容請見本站公益計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