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看漫畫學設計》

《看漫畫學設計》

最近幾天在書店翻書時看到一套有趣的叢書,書名叫《看漫畫學設計》。

 

簡單的說,就是談論我們生活周遭知名品牌或設計的由來。

 

設計作為一門藝術

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用些微誇飾的漫畫風格來表達作者想說的事,作者xxx是一名韓國的設計師,在從事設計師這個行業時,經歷了這個行業的生活點滴與喜怒哀樂,同時對於「設計教育」有著某種程度的熱愛,因此才開始著手製作這套書。 我不確定是否有其他系列,不過光是《經典品牌與設計大師》和《當代流行與知名產品》這兩本就能登上推薦清單。

 

第一本《經典品牌與設計大師》描述的是生活中的設計,以及設計大師的故事,例如蘋果公司的設計理念,以及賈伯斯背後那些默默無名的設計師;還有安藤忠雄、香奈兒等人的人生故事,包含他們如何發跡,而那些故事又是如何影響他們成為一代設計大師。

 

品牌的設計故事也在裡面有著清楚的描述,像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法拉利、保時捷、IBM等等,IKEA的發家史,還有其名字的由來;LEVI’S牛仔褲的叛逆精神…內容從品牌設計到家具設計,有趣多元,不會像課本一樣無聊沉悶,大多時候可以當成有趣的小故事來閱讀。

 

設計即生活

第二本《當代流行與知名產品》則選擇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,討論那些家喻戶曉的產品故事,瑞士刀、Samsonite 行李箱、樂高積木…等等,讓人讀起來有熟悉感,不會覺得陌生。

 

當然還不只如此,書中也提到隨著電腦科技的發達,”字體”的演進則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檯面下的較勁,襯線字體的知識在這邊也有詳細的介紹。 而米老鼠、唐老鴨的誕生更是經典的設計案例,對於許多人來說,了解背後的設計理念可以讓我們更貼近這些角色,其他包含原子小金剛和米菲兔也都有各自的故事,唯一有點可惜的就是沒有提到Hello Kitty,不知道是為什麼?

 

這兩本書難度不高,讀起來也不艱深,平均一本可以在一小時內讀完。 具體來說,我認為這套書的特色有三:

 

以通俗的方式帶大家了解設計

使用漫畫來呈現知識,本身就是一種吸引讀者的手段,利用圖說可以增加閱讀的客群,就算是小孩子也能輕鬆閱讀,成年人則是利用生活經驗或是品牌熟悉度來建立連結,並達成教育的目的。

以單元式描述設計主題

傳統的品牌設計學習書,通常會從構圖、設計核心要素或是設計史開始說明介紹,相對較為嚴謹;《看漫畫學設計》則是一開始就以蘋果公司的品牌理念破題,加深讀者興趣,設計史或是設計大師生平則用小故事的方式來穿插介紹,好處是簡明易懂,從任何一頁都能接著看,壞處則是容易看過就忘,不過這種漫畫式教學書就算忘了也能夠多翻幾遍,不是大問題。

傳達處世的價值觀

最終的特色,也是讓我決定推薦本書的原因。 在書末的部分可以翻閱作者的雜談或是著作心得,這是少數沒有圖片只有文字的頁面,如果沒有意外,通常這就代表作者在完成工作之後,仍有不夠完整,想要補充的地方。作者在這裡說明了創作的初衷、韓國的設計產業現況以及設計工作者不被尊重的事實(台灣人的既視感應該很強烈),但是,他仍然選擇了這條路沒有放棄。同時也希望有更多在設計這條道路上的人不要輕易放棄。

image credit: Pixabay via Pexels

image credit: Pixabay via Pexels

設計師也有原則

在書中介紹戰爭設計時,也隱約透漏了反戰的思想。就如同科技發明一樣,很多時候設計也是替軍事或戰爭服務 ,有些二十世紀的設計大師雖然名聲大噪,但是卻為德國納粹設計作品,作者也表達遺憾,並且仔細地探討了身為設計師應有的理念與堅持。

 

在我看來,這不只是談”設計師這個職業”的問題,而是「身為一個人要如何看待自己的志業」的問題。


 

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要活成什麼樣子是由自己決定的,也許普通人會選擇走上一般的人生道路,庸庸碌碌地過完一生,抑或是屈服於情勢,選擇為政治服務,不同的設計家總會有不一樣的選擇,但是對於設計大師來說,他們有一個地方是共通的:將自己的理念與精神灌注在作品裡,無論叫好或叫座,就只是在自己的道路上默默堅持著,絲毫不受影響,我猜這也是作者在本書想要看齊的模範思想吧。

 

總結

希望有一天,設計工作者不用再為了錢或生計而被迫妥協,而我們也能夠開始正視每個行業的專業。

可能有些人會認為這種方式並非正統的設計教學書而略過不讀,但如果這能夠增加對設計行業感興趣的人數,或許就已達到它本身的目的。就算不去談嚴謹的設計教學,看看有趣小知識,也不吃虧!

 
 
 

若對《看漫畫學設計》這叢書有興趣,可透過此博客來連結購買,你不會有任何損失。購買之回饋金,將全額捐款給家扶助學金,詳細內容請見本站公益計劃。